[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E-mail
標 題
內 文
附加圖檔[]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刪除用密碼(刪除文章用。英數字8字元以內)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PNG, BMP, SWF,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3000 KB。當回文時E-mail填入sage為不推文功能
  • 當檔案超過寬 200 像素、高 200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在文中張貼 YouTube 或 ニコニコ 完整網址可自動轉換成影片.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並且向管理員回報:[按此回報]

檔名:1444059185551.jpg - (50 KB, 660x371) []
50 KB12個國家達成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 名稱: 無名氏 [15/10/05(一)23:33 ID:FZr5GSHA] [] No.8405 2推 
參與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的12個談判國周一(10月5日)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範。

規模佔全球4成的巨大經濟圈將應運而生。

TPP談判始於2010年3月,爭取原則上取消所有產品的關稅,按照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說法,是要締結「歷史上標凖最高、最具進步意義的貿易協定」TPP囊括勞動者和環境保護、國有企業優惠限制等迄今貿易協定從未涉及的領域。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

目前參加這一協議的國家還包括: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秘魯、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加拿大。

有意參加這一協議有哥倫比亞、菲律賓、泰國、台灣和韓國。

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周一在出席一個論壇表示,目前台灣生物相關經濟規模超過新台幣2兆元(約700億美元),政府希望在2021年達到4兆元規模,要達到這一規模,不加入TPP和RCEP,各方面阻力就會很大,「無法在國際上公平競爭」。

TPP標榜為高質量及高標凖協議,所有部門均須納入,議題範圍超越WTO,並納入超出傳統自由貿易協議新興議題,涵蓋內容包括貨品市場進入、農業、紡織品與成衣、跨境服務貿易、金融服務、電信、政府採購、藥品及醫療器材透明化、原產地規定、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檢驗及動植物防疫檢疫(SPS)、 技術性貿易障礙 (TBT)、投資、勞動、知識產權等多項章節。

有分析認為,這個新型經濟組織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組織,它將根本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改變世界經濟運行模式,重新描繪世界經濟版圖。
而中國由於不符合貨幣自由兌換以及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TPP標凖,中國加入TPP面臨很大障礙。

http://goo.gl/ZNBdzL
無名氏: 別在捧中國了 , 中國事實上就是全球最大代工中心 (mnlZdf2Q 15/10/11 07:59)
無名氏: 智慧產權跟政治運作不確定性太強大了 , 中共內部都要搞死自己人了 , 還要在那邊中國強 , 做夢吧 (mnlZdf2Q 15/10/11 08:01)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11:50 ID:GkdO2Xzc] [] No.8408 3推  
居然最後能壓下農民簽下去
安倍在外交和內政方面的動作之大算是戰後日本以來有數的首相了。
無名氏: (´,_ゝ`)反正連反戰憲法都修了,農民還用的著管嗎? (sfECePeE 15/10/06 16:30)
無名氏: 反安保那些左翼是對面的票,農民是自民的票,區別這都看不出? (6sH1gR0g 15/10/06 22:33)
無名氏: 安倍這次結構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保護農民可是戰後作到現在,雖然越保護越衰退…… (6sH1gR0g 15/10/06 22:3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12:15 ID:Kq8COhrw] [] No.8409   
TPP本来就是针对中国的
不可能让一个发展中国家主宰社会经济规则
面对中国 他们当然会放弃前嫌
先把框架做好细节慢慢再谈
台湾的问题 自己多做内功让自己变得更具有竞争力 在考虑加不加入的问题
你没有竞争力 即使你加入了东南亚也有这么多小国家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14:45 ID:GkdO2Xzc] [] No.8411   
>>No.8409
中國加不入最主要原因是那個萬年的智慧產權
他們是荒謬到用蘋果的商標同業註冊然後反過來要對方賠錢“買”回自己的商標,單單這類問題台灣就不知道好中國多少

TPP和RCEP估計都會在下任加入,特別是TPP今日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中國,然後人口規模也相約的情況下,沒有免稅待遇是要怎麼競爭?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15:03 ID:azbKrUhQ] [] No.8412   
 檔名:1444115034177.jpg - (55 KB, 619x464) 55 KB
>>No.8409
>你没有竞争力 即使你加入了东南亚也有这么多小国家

台灣產業確實需要升級,但已台灣現有科技基礎 經濟上要屌打東南亞諸國還有優勢, 重點是東亞韓國跟中國這兩個大國(人口都遠高於台灣), 這兩國產業跟台灣幾乎重疊,都是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研發技術高於台灣沒話講, 中共可是直接把台灣技術盜取後,在挾共黨政府集中資金,拼命搞量產把整個市場價格打爛,大家一起死(望向太陽能)....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16:28 ID:l0O8RDYY] [] No.8413   
>>No.8412
>拼命搞量產把整個市場價格打爛,大家一起死
中國還不是一樣死在太陽能上面,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去哪裡了?就倒光光

現在TPP零關稅,特別WTO因為是十多年前的產物,今日許多商品例如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等等都因為時代原因沒有受WTO條例規範導致關稅不一

代工或者加工每次出入口都收一次關稅和直接零關稅差別可大了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20:38 ID:4gWafeWA] [] No.8414 1推  
>>No.8411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34265

那麼TPP的新貿易規則是什麼呢?基本上中美的國情有什麼不同,TPP就定義美國版是合法的而中國版是非法的。例如國營企業,絕對非法;政府補助,美國式的合法,中國式的非法;貿易障礙,美國做的合法,中國做的非法。反正美國有全球50%的律師,生產能力比不過別人,摳字眼的本領卻絕對是舉世無雙的。此外美國當然也希望專利和版權無限膨脹,別說中國的工業技術還不在第一梯隊,就算產業升級成功了,專利和版權最後還是律師說了算,而訴訟正是現代美國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TPP的新規則中最可怕也是最離譜的,還得算是仲裁條文,也就是跨國公司可以憑藉仲裁而強迫TPP成員國政府改變法令並且賠償商業界的損失。其實這有先例,澳洲前幾年要求香煙製造商在包裝上印警告之後,美國的Philip Morris就利用澳洲和香港的自貿協定中的仲裁條文,一狀告上仲裁會,到現在還沒完沒了。這種剝奪國家主權,把以謀利為唯一目的的跨國公司提升到等同國家地位的離譜條例,澳洲已經吃過虧了,Abbott的政府居然還有興趣簽更強更廣泛的版本,真的又是一個現代西方民主制度失靈的例典型。

所以美國或許會在與日本和澳洲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對若干進出口產品展現一些彈性,但是真正吃人的,其實是在這些新“國際法”條令上。我想像韓國這樣的精明國家就為因此而對TPP敬而遠之,而台灣這次沒能趕上TPP的巴士,反而是運氣了。只希望下一任的總統不會因為急著討好美國而簽下賣身契,否則美國又有瘋牛病時,台灣都沒有拒絕進口牛肉的自由。至於中共,也沒什麼好擔心的;TPP的規則如此離譜,那麼絶大多數的開發中國家必然會避之唯恐不及。中國在拉美,亜洲和非洲的生意方興未艾,金磚聯盟在此事上面也會有志一同,所以沒什麼好怕的。歐巴馬所謂的中國也想加入TPP的說法,只是把中方禮貌性、探試性的查詢誇大來哄騙日澳的手段,不足採信。倒是TTIP有可能影響歐洲的經貿規則,而歐洲是中國外貿的第一大市場,“一帶一路”的終點,所以TTIP才值得中方特別警惕。
無名氏: 歐洲最近連德國也因為尾氣醜聞慘兮兮的,一帶一路確定沒問題? (l0O8RDYY 15/10/06 23:0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6(二)22:17 ID:GkdO2Xzc] [] No.8416   
>>No.8414
共產黨自己看待TPP倒是認為TPP更進一步開放十分積極哦,並認為其是亞太重要的自貿協議
本身WTO規則下,因為並不能強迫一國強制執行,而只能在某國不執行協議的情況下採取對等的報復措施

結果就造成許多中國當初答應開放的領域後來根本完全無視規則沒有開放,更有甚者還經常出現一些臨時性的貿易壁壘
例如中國就經常無故禁止或者停止進口電影的播放,而事實上經濟規模比中國小點的國家對中國採取報復措施根本得不償失

結果就是WTO規則下,根本保證不了不對等規模國家間的經濟利益,要詬病仲裁權之前是不是需要看到這一點?

而且以FTA為基礎的WTO規則事實上也適應不了時代變化,電子商務等等根本就變成在國際場合無法可依,無規則可言。

假如越南加入TPP的今日,而中國沒有加入,那麼必然導致中國產業的逐步流失
例如TPP免稅規則下,成衣製造業從棉紗開始都必須在成員國內製造,那麼必然導致越南棉紗的採購這一現時依賴中國的採購模式發生改變

甚至中長期去講,連中國出口商在美日的市場份額都會被TPP協議內的新興國家腐蝕

如果最後連歐洲也最終加入TPP,那麼全球貿易新秩序基本已經確定,繼續講所謂金磚市場如何也是徒勞。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04:12 ID:iVZbnoGM] [] No.8420   
 檔名:1444162326192.png - (77 KB, 750x347) 77 KB
與中國簽署有自貿協定 (深綠) 及正在商討自貿協定 (綠色) 的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還要包括韓國和澳洲。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04:14 ID:iVZbnoGM] [] No.8421   
 檔名:1444162442780.png - (183 KB, 750x371) 183 KB
TPP 成員國。

不用看條款,也不必糾結 TPP 是否能在各國獲得批準,單看這兩張圖,就知道 TPP 究竟有多 “可怕”。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04:20 ID:iVZbnoGM] [] No.8422   
http://zhouf601117.blog.163.com/blog/static/12655106620159684923849/

(前略)現在對TPP的條款和時間表還不清楚,但看來這似乎不是一個徹底開放的“經典”自由貿易協議,而是有很多具體規定針對不同結對成員國,否則就不大好解釋美國-日本、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之間的雙邊安排。也有可能這些只是過渡期間的安排,最終將達到全面放開。這就有了第二個問題:過渡期多長?如果要30年才能全面徹底生效,這可能有夜長夢多的問題。不算之前的關貿總協定,WTO從成立到現在才20年。TPP要30年才完全貫徹,時間未免長了點。美國試圖“永遠”把持世界貿易規則的話語權,靠TPP有點難。

難點之一在於:TPP和北約不一樣,TPP不是排他的,也就是說,TPP的成員國可以自由與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議,這個“其他國家”主要就是指世界第二大經濟:中國。事實上,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等都已經與中國締結了自由貿易協議,自由程度、涵蓋範圍可能不及TPP,但約束也不及TPP,更何況這些協議都是可以增補的。只要對當事國有利雙贏,不能排除有更多的成員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事實上,有了TPP作為後盾,可能更多的國家沒有後顧之憂,而放手與中國簽訂有限自由貿易協議,實際上侵蝕TPP把中國排斥在世界貿易體系之外的政治意圖。另外一方面,如果成員國與中國貿易沒有雙贏的層面(這樣的事例只能說少之又少),沒有貿易往來,自然不存在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議問題,也談不上TPP把中國排斥在外的問題。

難點之二在於美國。自由貿易是雙邊的,有買有賣。但TPP成員的經濟發達水平和比較經濟優勢高度不平衡,美國是進口國,其他大部分國家基本上都是以增加出口為目標加入TPP的。TPP當然促進成員國之間的互相進出口,但毋庸置疑,美國依然是最終吸收各國出口的大頭。美國的政治意圖是用TPP扶植其他來源,取代來自中國的進口。在經濟上抑制中國的崛起。問題是,中國出口結構早已開始轉型,傳統的服裝、玩具等比重已經下降,中等科技產品開始占主流,而這是TPP成員無法取代的。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的產業結構高於中等科技,新加坡太小,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吃不下中等科技。中等科技不同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需要一點高科技引領和工業技術基本建設的體系支援了。不要小看中國制造,能大批制造裝配式家具而由不熟練人員組裝都不會出現七翹八裂,這不簡單。僅僅40年前,中國制造了幾千架的殲-6據說都沒有兩架完全相同的,零部件不能直接互換。美國、日本當然可以把相關技術轉移到這些國家,但墨西哥在NAFTA裏已經20年了,蘋果沒有在墨西哥制造,而是千裏迢迢到中國制造,這不是偶然的。貿易的要點在於互補。美國制造業全面空洞化,拿什麼互補?只有那憑空印刷的美元。但美元能永遠印下去嗎?已經有太多的文章論述此事,這裏就不重復了。簡單的回答是:不能,美元與實體經濟的脫節不能永遠下去。

難點之三在於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有望在不遠的將來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不管中國是否加入TPP,TPP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只會在總體上增加,而不是相反。想用TPP把世界貿易的中心從中國吸引走,這是難以做到的。這依然回到TPP的非排他性。只要對成員國有利,成員國沒有理由因為TPP而減少對中國的貿易;如果對成員國不利,與中國的貿易本來就推不動,談不上排斥。美國曾經是世界經濟的重心所在,現在依然占據很大的一頭,但比重已經大大下降。如果TPP在20年前啟動,對中國的抑制肯定是巨大的,這也是當年朱镕基忍氣吞聲都要加入WTO的主要原因。但是現在,有點晚了,更何況TPP的全面生效還要很長時間。

難點之四在於即使阻止了中國的直接出口,也擋不住中國的投資出口。低技術產業中國本來就在向外轉移(向內地和邊遠轉移已經被證明為事實上不可行,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技術、資金、設備甚至營銷安排都是現成的,不在廣東生產成衣和玩具,投資到越南(以後還有泰國、柬埔寨、印尼甚至菲律賓)制造,來得正好,還有TPP優惠。那時候中國投資者還坐享現在Nike之流的現成,甚至成為Nike之流的中間商,畢竟Nike要直接管理生產線、物流什麼的還嫌麻煩呢。到時候,美國要大罵“中國特洛伊木馬”了。

美國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在《維多利亞主義的終結》裏提到的:美國鼓勵貿易,但反對競爭;追求的是維持對自己有利的經濟秩序,但在做法上是”我的美元,你的問題“。TPP談判中,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公共衛生組織強烈反對美國要求對藥品擁有12年專有權力的條款,最後下降到5年,就是一個例子。這還是美國退讓的結果。但美國退讓得多了,如何在被利益集團把持的國會那裏過關?TPP即使批準了,在實施中的扯皮也會不斷,NAFTA中木材、牛肉問題就是先例。

更大的問題在於TPP本身。如果這包括歐盟或者歐元區,這將是強大得多的經濟體;如果這包括印度、印尼、巴西,這將極大地增加消費群體。就現在,除了美國和日本,TPP裏沒有多少重量級成員,而且發展前景迷霧重重,拉一幫小兄弟自己玩,結果會比經互會好多少,存疑。但TPP要是擴大到歐盟、印度、巴西、印尼,這和WTO的多哈會談又有多少差別呢?美國冷戰勝利的經驗不是打造封閉體系,而是把蘇聯圍堵進封閉體系,而自己占據開放體系的制高點。現在這倒過來玩,這是腦子進水了嗎?是,也不是,因為美國已經不主導世界經濟了,尤其不主導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但這麼玩,要不了多久,就要慨嘆:“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後略)>>No.8421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11:36 ID:llrkIbwQ] [] No.8424   
>難點之一在於:TPP和北約不一樣,TPP不是排他的
TPP的產地規則在例如成衣等等的方面上規定要享有免稅待遇,從最基本的棉紗產出國就應該在TPP成員國內,產地規則本身就有可能使得TPP成員國更加有競爭力,促使企業往TPP成員國內轉移。而事實上,從單一國家去看,美日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沒有加入TPP取得更廣泛的免稅待遇一定使得中國競爭力受損。

>難點之二在於美國。自由貿易是雙邊的,有買有賣。
中國製造業成本逼近美國的今日,如果加上免稅等等的待遇,必然使得中國基礎製造業進一步流失,特別是流向鄰近中國的越南等地,參考紡織業即使沒有TPP的情況下,已經不知不覺大部分流向孟加拉等國就更加能證實這一個現象。TPP功能就是進一步消除貿易壁壘,包括政策壁壘,發揮自由市場的效能,更好地實現自由貿易,也就你所說的有買有賣。
說到墨西哥,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墨西哥汽車製造業所吸引到的FDI佔比從2013年起已經超越中國,這說明什麼就十分簡單了。

>難點之三在於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有望在不遠的將來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
雖然經濟增長出現新低,但中國經濟規模可以超過美國是大概率事件。美國一度在二戰結束後GDP佔世界的40%以上,前提是其它工業國家陷入崩潰狀態。而TPP今日已經包含世界GDP的40%,中國不可能取代這一數字,也即中國歸根究底要面對更加開放的TPP協議。

>難點之四在於即使阻止了中國的直接出口,也擋不住中國的投資出口。
WTO沒作成的,或者中美雙邊貿易談判的難題就是外國投資問題,美方官員就抱怨中方雖然答應加大開放程度,但實際上開放投資的領域卻並沒有增加。TPP關於投資的環節就是消除外國投資方面的障礙,使得政府難以用其他藉口干預外國投資,沒有加入TPP的中國,假如想在TPP成員國內投資,受到的障礙肯定比其他TPP成員國大。

TPP作為今日開放程度最高的貿易協議,會對協議外國家產生影響的原因是TPP協議內的開放程度近乎使得成員國相互變成單一的“國內市場”,它涵括從知識產權到貨物貿易在內的現代國際貿易絕大部分會有所涉及領域,這種情況下你很難用開放程度較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去爭奪爭奪新貿易規則的制定權,因為中國主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在許多方面根本沒有觸及這類問題。

而TPP實際上也降低亞太自由貿易區的作用,TPP協議的關稅已經比亞太自由貿易區低,如果中國未加入TPP,亞太自由貿易區可以看作中國市場的鑰匙,反之如果中國加入,那麼亞太自由貿易區就毫無意義。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17:42 ID:iVZbnoGM] [] No.8426   
>>No.8424

就以成衣為例,能夠提供成衣的只有越南,但越南體量太小,而且,你知道很多制衣廠轉移到了越南,但你不知道越南制衣廠依然用中國進口的材料(從布匹到紐扣的一切),中國只是從出口成衣轉型成了出口材料

所以,談免稅待遇其實沒有用,哪怕美國立即給越南成衣零關稅,如果前提是越南不用中國進口的成衣材料(事實上我想不出TPP哪一國能提供這樣多的材料),與一個使用中國材料的國家相比,越南制衣的成本依然沒有競爭力

正如文中說的:墨西哥加入NAFTA已二十多年,這些待遇墨西哥基本都有,同時還有與美國接壤的地利,如果“變成國內市場”這樣有效,為什麼NAFTA這麼多年來都沒有發揮什麼與中國競爭的優勢,而拉上日澳及幾個小國之後就立即擁有這種優勢了呢?

文中說的“TPP不是排他”的就在這,TPP並不是要強制這些國家不進口中國商品,而是要求這些國家對其它某些“更好”(越南怎樣比中國更好?)的國家零關稅(這也是猜的,因為TPP具體條款現在還沒有公布),但問題就是,即便零關稅,如果前提是在產業鏈上排除中國,這些國家的商品依然沒有競爭力,這就是中國在世界產業體系中的現實

簡單地說就是:TPP太晚了(更不用說必然有十幾二十年的緩沖期),中國已經不是一個只會出口襯衫和襪子的國家,服裝等勞動密集產業的出口現在只占20%,大頭(56%)是機電產品,正如文中所說,這不是美國、日本能回頭去制造的,也不是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能吃下來的,反過來說,如果有一個美國認為“好的”國家能在制造業上替代中國,美國早就給它零關稅了,還等得到現在?

從亞投行美國小弟集體叛變事件就可以看得出孤立中國的圖謀有多大“勝算”。沒有哪個國家會心甘情願地與自己的錢包過不去。冷戰時期圍堵蘇聯成功,本質上是依靠向小弟出讓利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與韓國,現在的美國還有本錢這麼玩麼?

本質上,TPP是以貿易自由為名的貿易保護主義,盡人皆知,排除中國存在的原因在政治和戰略,而不在經濟,因此它自身恰恰是違背自由市場原則的,如果它真的遵循自由市場原則,那麼就像前面說的,這其實沒有什麼用,如果不遵循自由市場原則,那不就是經互會再現?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19:25 ID:iVZbnoGM] [] No.8430   
>>No.8424

補充。你根本沒搞懂事情的關鍵。如果世界各國與中國的經濟往來無利可圖,即使沒有TPP它們也不會與中國往來,如果有利甚至利益很大,難道TPP可以制止得了嗎?

你說自由市場,WTO已經是自由市場了,美國現在說的無非是“不能讓美國獨霸的自由市場不是自由市場”,但恰恰相反,能夠讓“現在這個樣子”的美國獨霸的自由市場才不是自由市場

而且,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根本不是什麼中國競爭,而是美元與實體經濟脫節,這不關中國什麼事,怪罪中國,想用圍堵中國來解決這個問題,根本是吃錯了藥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19:40 ID:llrkIbwQ] [] No.8431   
 檔名:1444218052906.jpg - (8 KB, 604x180) 8 KB
>>No.8426
說了很多次,由於成衣原產地規則的變更,成衣必須從原材料即棉紗這一級都是用TPP成員國產的才能夠,也就是說,如果使用中國材料,則不能享有免稅待遇。

而由於越南生產成本比中國低,實際上成衣製造已經慢慢轉向越南,原產地規則這一點必然加速低附加值產業進一步往越南轉移;以越南的人口規模接下這類產業也不成問題

墨西哥發展固然有其問題,但你要說墨西哥和越南無法取代中國今日的地位就純粹是妄想,實際上如附圖,墨西哥在汽車製造業吸引外資方面已經超過中國,總的去講,中國可能依然發展迅速,但已經不太可能像以往一樣在新興國家之中一枝獨秀。

你將TPP視為孤立中國的觀點實際上也不成立,TPP本身有邀請中國,只不過中方還沒有對是否進入做出回复

作為全球目前開發程度最高的國際貿易協議,中國沒有加入並非因為TPP排擠中國,而是因為中國的開放程度不足以加入。

而TPP會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的原因其實也是由於中國僵化的改革,例如最近的國企改革就遭到國內外詬病;倘若中國能迅速做出反應,實現國內金融自由化以及有力的國企改革,則TPP只會成為中國繼WTO之後的經濟增長又一催化劑。

而如果中國沒有最終實施有效的改革,則其在北美市場的市場份額恐怕高端商品受到日本,低端商品受到越南等新興國家的夾擊而下降。

在商言商,講什麼圍堵就是多餘,TPP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消除貿易壁壘,說TPP成員國內由於自由貿易的優惠而獲得優勢是一種圍堵的觀點可以免了。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19:52 ID:llrkIbwQ] [] No.8432   
>>No.8430
>補充。你根本沒搞懂事情的關鍵。如果世界各國與中國的經濟往來無利可圖,即使沒有TPP它們也不會與中國往來,如果有利甚至利益很大,難道TPP可以制止得了嗎?
如果協議和免稅優惠不重要,那麼為何中國要堅持自己的發展中國家關稅優惠待遇?

>你說自由市場,WTO已經是自由市場了
WTO固然重要,但其已經過時
當年沒有規範的商品項目,例如智慧手機相關產業或者電子商務和生物製藥等等,在WTO協議內都沒有提及,變相導致貿易壁壘

而且已經說過,就中國來講,當初加入WTO答應會稍後開放的領域,例如醫學整容,事後根本就沒有開放.

TPP某種程度上是陷入談判僵局的WTO的一種變相解決方法。

>而且,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根本不是什麼中國競爭
結果又來民族主義觀點,得了吧
軍事或者政治上先不談,起碼經濟上就沒有什麼圍堵經濟的說法,原因你自己也有說明
而TPP只不過事實上加速中國基礎產業往東南亞國家轉移罷了,有沒有TPP,這一趨勢都不會改變,速度問題罷了

例如孟加拉,已經說很多次,不知不覺之間就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級的紡織業中心,沒有孟加拉布廠大火,還真沒有多少人注意到。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20:04 ID:llrkIbwQ] [] No.8433   
最後要講的就是,你對於一帶一路似乎念念不忘

一帶一路的兩頭,中國人口紅利耗盡經濟增長下滑;而歐洲則深陷長期衰退,最近連德國也出問題。這種情況之下對歐洲市場寄予厚望似乎不太現實。

面對老齡化社會中國應該考慮的是構建社會福利以及經濟上更進一步的自由化,想靠一帶一路在國際上消化剩餘的鋼鐵和水泥產能變相走回頭路怎麼想也不可能。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7(三)21:34 ID:78UlSFJE] [] No.8437   
我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北美 就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 如果你在墨西哥建厂东西是直接可以卖到美国去的 和砸美国建厂没有区别TPP的存在意义1是无关税 2是打破政府保护 3是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 受益的一定是那些有实力的跨国企业 但是你想TPP做好 就一定是让小国真正感到受益小国是你没法和那种大国的跨国企业竞争的 这又回到一个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初貌 企业家压榨奴隶做到利益最大化这事奴隶社会 企业家赚了大头吧剩下的分给奴隶这是资本主义社会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8(四)00:36 ID:u0/vZrf2] [] No.8440 2推  
>>No.8432 自己看

10月6日,《財富》雜誌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將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的中國拒之TPP門外,實在是大錯特錯。文章還進一步作出分析,美國即便把中國排除在TPP之外,但由於全球供應鏈之間的交互作用,中國亦可以通過借道越南等TPP創始成員國,實際享受到TPP的一系列好處。因此,美國此舉也根本達不到其所設定的目標。

原文編譯如下:

本周一,來自美國和其他11個環太平洋國家的商貿部長或已達成了一份期待已久的貿易協定。但是,這份協議的正式達成還會存在不少障礙,國會也要考慮是否通過TPP協議。
在那些TPP的鼓吹者看來,這份協議將能夠幫助美國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因為中國並不是TPP的成員國。這種論調在美國國會和其他的政策論壇聽來似乎挺悅耳,但事實上,它在許多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不要天真地以為中國會因為沒有進入一張高級貿易網而受困。盡管中國的貨幣市場和股市還在調整當中(這一切都是在向正常的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但中國的中國近來正逐漸取代美國主要貿易強國的位置,並決心在下一個十年成為最大的經濟體。

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投資了8700億美元,努力擴大自身原材料和工業配件的來源地。比如,中國在孟加拉國(38億美元)和巴基斯坦(178億美元)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兩國來自IMF的貸款——這些貸款給了IMF在這些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上更大的發言權。

同時,中國在安哥拉進行道路交通的投資,以獲得其在該國的石油儲備份額。除此以外,中國在非洲積極地進行礦業投資也是眾所周知。中國努力促成一家亞太地區的國際銀行成立(即亞投行,AIIB,主要進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這家銀行已經有47個區域內成員和20個域外成員,其中也包括TPP的成員國,比如澳大利亞、文萊、馬來西亞、新西蘭、新加坡和越南。

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和許多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其中也包括不少TPP的成員國,比如文萊、智利、馬來西亞、秘魯和越南。

這些對於了解TPP背後的具有缺陷的邏輯——中國被排除在太平洋貿易共同體之外——至關重要。

所有這些外交重點與對策的結果很可能出現兩個重疊的貿易集團,在經濟上需要彼此,但又對彼此不信任,這一切顯得荒謬混亂。通過構建一個使中國成為創始成員的TPP,提高經濟效率,改善與北京的政治互信,不是更好嗎?

很顯然,離開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是不可能的。鑒於其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中國有能力通過TPP的中介設計、開發、生產產品,從而降低關稅、輕松進入美國市場。

例如,中國可以從巴基斯坦進口棉花的棉襯衫管理供應鏈業務(通過其現有的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上遊”操作,如在國內面料設計,針織印染。然後,中國可以將布料運送到越南(通過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時,日本可以通過TPP將棉花運至越南。越南可以執行“下遊”操作(縫紉),通過TPP把襯衫運至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如果中國直接運用這種方式,那麼可以減少了5%、10.9%和16.5%的進口關稅。

即使中國未能與其余五國貿易協定,自己也未能進入TPP,中國可以利用其供應鏈以最低關稅進行多邊貿易。事實上,一些中等­規模的中國企業,如天虹紡織,在TPP預期就在越南開辟了開設了工廠。­沃爾瑪向中國采購物品提供給美國消費者,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需要征較高的稅;而天虹通過自由貿易協定將半成品服裝從中國運到越南,然後再運到美國,那麼三國之間的貿易所征收的稅則比較低。

將中國排除在TPP之外將加劇政治緊張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之間。 即使他們找到解決方法,中國領導人也不會感激美國排擠中國的努力,相反,他們會用自己的行動包抄TPP。
中國是亞洲的制造業中心,同時也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不管這些天在華盛頓的TPP辯論提出什麼話題,是時候增加一個最為基本的議題:是什麼讓美國加入一個缺少頂級合作夥伴的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中?
無名氏: 中國製造中心?? 是晶片進口第一大國吧? (hgEqX1wk 15/10/08 10:15)
無名氏: 整篇文章充滿美好(呵 (OSkQevaE 15/10/08 10:30)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8(四)12:00 ID:DPMhzhU.] [] No.8442 5推  
>>No.8440
>中國亦可以通過借道越南等TPP創始成員國,實際享受到TPP的一系列好處。
所以結果是不是迫使中國最後要跑到越南建廠才能夠滿足TPP協議下原材料生產國符合規則?這是那門子的TPP對中國沒影響。

還有那篇文章的理解根本就錯,中國以後賣到越南的不是布料之類的半成品,而是只能是棉花這一類原料,連稍微加工的過的棉紗也不可以,更加高級的成品布就更不在話下

中國現時可是能夠直接出口布料到越南做成衣,TPP協議之後中國只能出口未經加工的原料;要獲得免稅待遇半成品或者成品都必須在TPP國家內完成

那麼中國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像你講的跑到越南建廠,即使跑到越南建廠,你的廠還不是要執行TPP下的規則
要么以後就乾脆擴大原料產能只賣棉花

你提到越南是RCEP夥伴,但問題是以後只要出口到TPP國家,原產地規則都必須遵守TPP協議所規定的;RCEP和中國主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或其它雙邊談判都取代不了TPP的原因是要不就開放程度低,要不就覆蓋範圍不夠廣。

>中國領導人也不會感激美國排擠中國的努力
把話倒轉去講也不會讓事情變得順利,歸根究底,TPP協議內的許多條款,例如保證資信流通或者智慧產權保護,中國根本完全不能達標,而這些和政治一點關係都沒有。

今日也有人發話,中國連中美雙邊貿易協議關於金融開放這類領域也沒談好,講加入TPP根本多餘

TPP除了涉及範圍廣以外,最大的特徵就是引入仲裁機構能夠強行執行條款,中國像WTO那樣加入了之後不斷扯皮的情況在TPP可以講是不復存在。
無名氏: 前陣子在越南看到新聞 很多中國在越南開公司搞轉出口 你講的都是屁話 因為漏洞是給人鑽的 尤其是這種落 (vuUYn80g 15/10/08 17:21)
無名氏: 後國家都超擅長 (vuUYn80g 15/10/08 17:22)
無名氏: 你真認為這類國家會老老實實 根本抓不勝抓 (vuUYn80g 15/10/08 17:24)
無名氏: 是阿 等到被抓就別哭阿 (OSkQevaE 15/10/08 19:18)
無名氏: TPP版權方面允許他告,而且該國政府有義務起訴本國侵權者 (sJhtVWUI 15/10/15 11:29)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8(四)12:24 ID:DPMhzhU.] [] No.8443 1推  
歐洲前日也放話要加速加入TPP協議,因為生物製藥或者互聯網經濟這些新領域的國際貿易規範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至關重要
繼續一日拿誰針對誰去發酵,或者自圓其說講不加入也沒區別是不是太過自欺欺人

連韓國也開始估計日本汽車業在加入TPP後獲得更低稅率在北美市場對於韓國的衝擊,韓國還不需要考慮紡織業這類直接要和東南亞競爭的產業

最後講誰主導國際貿易規則,其實並沒有誰能主導國際貿易規則,誰的協議能令企業獲利最大,誰的協議自然就能被更多企業接受
好比之前有回應講WTO就是國際貿易規則,WTO規則曾經是,但現在開始被取代了

而規則實際上也並不是靠灑錢就能建立得了,不然亞投行灑了那麼多,亞太自由貿易區怎麼不能變成新貿易規模?答案無非就是前述的免稅力度不夠,涵括範圍不廣。

因為中國自己本身並不想更進一步開放外資直接投資的範圍,或者鬆綁石油或者電信之類的“聖域”,因而中國主導的協議通通天然就存在缺陷。
無名氏: 韓國不是加入了? (uX7sm8fg 15/10/08 16:24)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08(四)20:00 ID:7IVymB8Q] [] No.8445   
>vuUYn80g
>前陣子在越南看到新聞 很多中國在越南開公司搞轉出口
對啊,現在越南雖然成衣製造有所發展,但布料等半成品許多還是靠從中國進口,而且中國是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

但越南這次那麼積極加入TPP就是為了扭轉這種狀況,靠免稅進一步把紡紗這類工業也搶過來,同時引入美日貿易平衡過於依賴中國的現狀

你也沒必要拿越南比中國政經環境更不濟這點去講,越南共產黨已經實行黨內差額選舉,雖然離開放黨禁全國普選還很遠,但起碼越共內部你還是要競爭上崗的
實際上越南在資信自由以及政治改革方面比中共積極很多,而小國只要獲得確實的發展實現政制改革也會比中國這種容易得多。

上面那番話雖然離題,但說出來的原因是我覺得你不要少看小國轉變的速度,因為國家小人民差異性也不大,這類方向性的改變反而比大國容易得多。

基本上美國就打算用越南作為模範倒逼中國進一步改革,倘若十年後越南收入和廣東特別是粵西欠發達地區相差無幾,而越南有民主有資信自由,甚至連土地也私有化不會有強拆之類的事情,你覺得會有什麼後果?


>韓國不是加入了? (uX7sm8fg 15/10/08 16:24)
韓國和台灣據信都打算在第二輪談判加入
因為TPP這次完全不打算在條款方面妥協吸引其他國家加入,而加入又必須執行全部TPP條款且要全體成員同意,所以其實是越快加入作為早期成員比較有利

台灣在生物製藥方面其實是有優勢的,TPP現在保護期是5年,雖然沒有達到美國12+2那種長度,但起碼在國際貿易之中能有效保障不會被逆向科技後低價販售反過來把研發藥廠搞死

RCEP或者其它FTA少有這種保護(轉基因 生物製藥這類新興產業少有協議涉及),要不就覆蓋範圍不廣;現階段講TPP怎麼說也有12個國家世界40%的貿易額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10(六)17:33 ID:mzTQ4N0g] [] No.8448   
任何国语国的关系 不只是表面上的关系 像美国和日本
日本和印尼 日本和台湾 在亚洲真正和中国关系好的有几个 中国自己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如果制造业外迁 未来只有服务行业才能吸纳那么多人口的工作问题 吧制造业签到印度或者越南 对着两个国家来说确实是好事 别忘了印度和中国关系也不好 越南本生人口不多地也不大能吸纳的资源很有限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11(日)09:53 ID:PuLnFAdE] [] No.8450 2推  
>>No.8448
越南人口八千多萬,人口紅利未盡,估計能衝到一億以上
就低階製造業來講,搶下一大部分還是沒啥問題的

如果印尼和菲律賓也加入,則立刻有4億以上低薪勞動人口和中國競爭,現階段中國那些出口工業統統轉移都不成問題

就連中國股市本身也開始出現所謂TPP概念股
無名氏: 東南亞成長力道強勁 , 現在中國的泡泡吹太大了 (mnlZdf2Q 15/10/11 10:22)
無名氏: (・_ゝ・)<印尼對中國勞力市場虎視眈眈已久,現在看來該準備的也都準備好了,接下來五到十年會很精彩喔 (LTBe1ekc 15/10/11 12:59)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14(三)17:10 ID:bs5lWvks] [] No.8465 3推  
>>No.8432

缺乏基本邏輯,中國不開放醫學整容如此事關重大,導致要重搞一個TPP?

如果TPP沒有政治目的,國企、工人人權、智慧產權,越南在你說的所有方面哪一點比中國好?為何越南就沒有問題而中國有?
無名氏: 連網路都不自由的中國共產政府有比較好 ? 笑死人 (ByAGG1G. 15/10/14 18:53)
無名氏: 說起來信息自由流通這一點越南根本就沒問題,唯一共同點就國有企業處置問題 (Kg5eq7BQ 15/10/14 18:58)
無名氏: 支那人真的不要老幻想別人都在原地踏步好嗎? 426該把自己從鎖國的勃起裡探出頭來 (TgW6XySM 15/10/15 09:37)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14(三)17:25 ID:fS7pyX4A] [] No.8466   
>>No.8465
越南承諾改革而且力度很大啊,再說TPP享有仲裁機構,兌現不了可是能直接罰政府
說下去,連緬甸也有大選了,小國在改革上更容易取得共識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15(四)01:05 ID:N3J/3j4k] [] No.8469 3推  
>>No.8465
智慧權概念越南社會上雖然還不普及
但越南法律在這方面的判決意外的還算能跟上國際標準

反觀中國,多數外商在中國碰到侵權問題根本求訴無門
這點台灣的科技業大概感受最深了.....
無名氏: 台商在中國被吃 , 回到台灣鬼島政府還給你落井下石 (3vnxnf2k 15/10/15 19:42)
無名氏: 國冥黨一樣繼續年年喊西進大陸 , 智障藍教徒一樣繼續投國冥黨 , 一堆低能 (3vnxnf2k 15/10/15 19:42)
無名氏: 以前我從來沒看過外商在越南打官司打贏過 (I5nJdONk 15/10/29 21:47)
歡迎愛台灣人士去該部落格罵 名稱: 無名氏 [15/10/16(五)20:58 ID:J2N2MSV6] [] No.8473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38361

兩個月前,我在《基因工程與分子生物學的新發展(二)》中介紹了最新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解釋了它給予科學家直接、快速並廉價地修改DNA分子的能力。雖然在醫學上的應用還言之過早,在動植物育種方面CRISPR卻是有如上天為之特別訂做的專門工具,所以我預言會很快帶來一波新的產品。但是後來我去查詢Monsanto(世界最大的種子供應商)在CRISPR方面的研究時,愕然發現Monsanto不但沒有投入研發競賽,而且還公開表示“暫時”沒有興趣;它的理由是什麼呢?答案正是我在前文也提到的那好幾家創業公司;他們名義上是生化公司,其實是訴訟公司,對實質研究並沒有真正貢獻,但是拿了投資人的錢、僱了很多人員、花了很多時間所專注的工作,是申請專利和準備訴訟。結果是一大堆沒有科學意義並且彼此重複的專利由很多家公司分別獲得。由於專利在法律上並不代表正面的“允許自己使用“,而只是負面的”禁止他人使用“,因此在這些公司繼續浪費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律師費搞清楚如何把所有的專利合併起來之前,像Monsanto這樣的用戶只好袖手旁觀,連先付出幾十億專利權費的選項也沒有,想轉過頭來從全世界的農民壓榨出幾百億美元的利潤,也只好再等幾年了。

原本專利是為了保護發明者不受其他廠商複製而設立的。從一開始法學界就知道它可能被濫用而成爲訛詐的手段,所以至今專利法仍然普遍要求一個專利必須是Novel(新奇)、Useful(有用)而且Not-obvious(不是平凡明顯的)。問題在於這些標準是由專利局的小職員來執行的;在科技發展極爲高端複雜的今日,衹要行内人隨便塞些術語在一起,即使是教授級的外行人都不能分辨它是否新奇、有用或是平凡明顯的,那麽專利局的職員自然衹能在表格填寫是否完整這種無關緊要的細節上把關,其結果就是科學界有了新突破時,不但是發明人可以申請專利,一些對開發新技術完全沒有貢獻的公司也可以騙取大量的專利。到今日打起專利官司來,根本就不可能有誠實可靠有公信力的專家能仔細去分辨誰的專利有意義,純粹是靠兩邊的律師團各携帶上百的專利卷宗夾往桌上一擺,來比一比哪一邊堆得高。如果像Apple和Samsung打官司,一來一往的賠償金和禁銷令可以達到幾十億美元的價值,律師費當然就可以搞到幾億美元,這都是完全沒有實際經濟價值的浪費,最終衹養肥了美國的訴訟業,是美國的律師人數高達全世界的50%的原因之一。

其實浪費還不是最糟糕的。Apple和Samsung的專利都是有關於自己的產品,所以打起官司來可以互相威脅對方的生意。爲了讓產品的行銷不受影響,雙方都有很大的動機來妥協。若不是因爲Apple覺得自己的專利搜集得比外國公司多很多,而且自Steve Job開始就有喜歡訴訟的文化,類似的官司就可能以和解收場,雙方互相授與專利使用權,那麽還有機會達成多少算是合理的結果,衹有外國公司才會真正吃虧。但是近代有美國人注意到,如果專利訴訟的一方沒有生意上的顧慮,就不必在乎對方的專利彙集,可以單向進行威脅勒索,於是一個新的工業因此誕生,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專利訴訟公司。它們的業務純粹是申請和搜集專利,藉此訛詐有真實生意的公司,如此一來專利權不但不能保護發明人,反而是法律惡棍進行合法搶劫的工具。從整體經濟來看,對人類社會有益的新科技因此而被攔截下來,國家社會承受的隱形損失往往數十倍於專利訴訟公司的敲詐所得;這連在美式經濟學裏都應該算是件大壞事,但是批評的聲浪卻很小,爲什麽呢?因爲永遠占便宜的大律師們與掌握美國真正政策決定權的財閥關係密切;大公司們雖然偶爾會喫虧,但是大部分時間打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官司,輸贏的關鍵在於誰的錢多,所以正是欺壓小發明人的好制度。若是改革起來,後果不見得對他們會更有利,所以做爲他們的喉舌,美國經濟學界自然也就沒有了批評的動力。

以上還是假設專利法沒有其他的毛病;實際上經過美國政壇幾十年的腐化下來,執行細節已經被既得利益者扭曲得不堪入目,範圍越來越廣,漏洞越來越多。一個很大的毛病是專利並不要求申請的新發明能實際地工作,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有名的漏洞叫做Submarine Patent(潛水艇專利):亦即先提出含糊不清的專利申請,故意不完成手續,等別人把東西做出來之後再改爲有實用價值的技術。例如Jerome Lemelson就反復玩這把戲605次,總共賺了13億美元,其中最大一票來自條碼技術。他在1950年代的“發明”和後來的條碼沒有關係,衹是一個很含糊的“自動識別”,以當時的科技當然是做不出來的,但是專利申請拖了30多年,最後的版本居然和全新的條碼技術完全吻合。另一家Patent Troll(專利流氓)靠著含混的“無綫電子信函”專利,在2006年向黑莓公司敲詐了6億多美元。即使是存心善良的人,衹要肯申請,也常收益於不合理的專利系統:例如40年代的女星Hedy Lamarr,並沒有真正的技術能力,衹因爲有興趣,申請了很多專利,其中最有名的是Spread Spectrum( 展頻)技術。在那個年代,大概每個電子通訊工程師都有類似的夢想,真正申請了專利的有30多人,當然沒有一個能做得出實物;Spread Spectrum要等到30多年後有了積體電路才有工程上的可能,但是很多媒體還是衹看了Hedy Lamarr的專利申請,就稱她爲天才。

近年來,美國專利法擴大到所謂的Method Patent,也就是步驟專利。這一來,普天之下沒有什麽念頭不能申請專利了。例如Amazon就申請了1-Click的專利,也就是把以前網上購物要按三四個鍵的過程簡化爲一個鍵解決;如果這種“進步“不算是Obvious,那我真不知道什麽才是Obvious了。所以這個判例一出,全美國的公司,包括我當時所屬的銀行,都召集全部員工,要求盡可能申請任何專利,不要管是否有用、是否明顯或是否已是業内常規;如果不是因爲申請專利很花時間,衹怕舉手擡脚的任何動作都可以有專利。

現代的美國專利法,已經和保護智慧產權沒有關係,純粹是鼓勵浮濫申請和花大錢訴訟的系統。這對熟悉美國制度的本土公司們(特別是老公司和大公司)是一大利多:不但自己有遠多於外國公司的專利,打起官司來也有額外的地主優勢。因此Obama努力推行TPP和TTIP這類的新”自由貿易“條約,一大重點就在於推廣美式專利的施用性。像中國這樣講求發展實體工業的國家,TPP便成爲一個大陷阱。適度保護智慧產權是有利於整體工業的長期發展的,但是專利必須遵守新奇、有用、不明顯的三個原則,嚴格審查,有限應用,否則過猶不及,反而成爲科技進步的阻力。這對已經開始去工業化,轉型到設計和訴訟業的美國或許不是個大問題,但是中國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政策上的取捨也就必須因勢制宜。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17(六)11:59 ID:wMBiuZnU] [] No.8476 2推  
>>No.8473
結果唯有發一篇論證專利制度以及國際智慧產權會成為“科技發展”阻力的文章
如果TPP下的協議是如此,那麼為何大多數生物製藥等等的研究成果都在更加嚴厲的美國知識產權制度下產生?美國保護期是12+2哦

而且TPP的問題是在國際上確立知識產權的共識,使得這類貿易能更加順暢地進行,並不是推廣美國的智慧產權法(事實上也並不是

美日歐相互承認智慧產權已經有一段時間,把類似的動作推動到全球實在不需要太感到意外

至於美式智慧產權保護法是不是真的如你所說“妨礙創新”,這是一個實證的問題,結論是如何有目共睹。
無名氏: 阿就中國加入不了 親中人士在哭哭自慰阿 (9G42ButU 15/10/17 12:34)
無名氏: 真要遵守專利制度以及國際智慧產權, 支那的企業會先倒掉一半以上 (hFxMlwFo 15/10/17 16:58)
印尼總統訪美 表態願加入TPP 名稱: 無名氏 [15/10/27(二)22:48 ID:mwJ8vlnE] [] No.8518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26日專電)儘管美國與印尼間的貿易分歧有多項議題待解決,印尼總統佐科威今天在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晤時表示,印尼有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歐巴馬在是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待來訪的佐科威。

根據白宮發布的資料,佐科威向歐巴馬表示,印尼是開放的經濟體,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與最大經濟體,印尼有意參與TPP。

印尼是全球人口第4大國,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重要成員國,在RCEP的影響力不輸中國。

RCEP計劃於今年底完成談判。

而佐科威這次訪美,表達印尼加入TPP的意願,在美國與印尼之間貿易分歧仍待解決的背景下,歐巴馬在公開會晤時先讚揚佐科威在國內推動的一系列改革,並指出雙方對如何增進兩國經貿關係也有討論,強調這次會面有助於增進兩國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印尼和美國間的貿易往來這幾年並不平順。今年初,美國貿易代表傅洛曼(Michael Froman)親自出馬、與紐西蘭聯手,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專家小組,指控印尼在包括蔬果花卉、牛肉及雞肉設置進口限制,讓美國產品受影響。

而印尼也針對美國課徵印尼銅版紙反傾銷稅向WTO提出磋商請求,9月底成案。

根據WTO規則,爭議各方須舉行為期不少於60天的磋商,以解決爭端;若磋商未達成共識,印尼可要求WTO設立專家小組審理。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510270017-1.aspx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10/28(三)02:00 ID:eBtJCpnA] [] No.8520   
>>No.8476
>那麼為何大多數生物製藥等等的研究成果都在更加嚴厲的美國知識產權制度下產生?美國保護期是12+2哦

事實並非如此

我以前已經多次討論過自由市場體制的極限,其實在醫療上它的問題尤其嚴重(另一個不適用市場體制的行業是法律訴訟;美國在醫療和訴訟上浪費的GDP舉世無雙,正是因為市場機制完全失效)。這不只是因為市場無法對個別人命做公平合理的定價(我以前討論過的人命估價是統計上的平均值),更因為剛剛解釋過的廠商寧可控制而不是醫好一個疾病的反常動機(Perverse Incentive)。這不但代表著今日迷信絕對自由主義經濟的美國不可能重建一個有效率的醫療體系,也是後進國家的機緣。如果中國能認清局勢,建立一個合理的醫療研發體制,將資源有效地投入到美國人有意忽視的疫苗、抗生素和其他徹底治好疾病的手段,不但是自己生化工業後來居上的好機會,而且將造福無數國內國外的貧苦民眾。在這個方向的第一步,就是要擺脫對美式藥品專利制度的迷信;美國的專利已經成為完全只為大廠商謀利的手段,反而抑制了新發明的動力。中國應該模仿印度,嚴格限制藥品的專利權,寬容平價生產仿製藥的廠商,以其他方法獎勵新藥的開發(例如廣建官方的實驗室),否則在美式制度下,大者恆大,中國永遠也無法建立自己的生醫工業,也永遠只會是跨國公司壓榨的對象。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37317

如果你對上述文章的事實或邏輯有疑議,何不點上面的地址與該博主討論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
第一頁[0] [1] [ALL] 下一頁